青团:清明时节的味道

首页    餐饮资讯    青团:清明时节的味道

清明时节,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移沿山村的村民忙着制作春天的时令点心——青团。青团制作流程包括剪艾草、煮青、捣青、和粉、裹馅、蒸熟等工序,咸味青团的馅料由剁碎的毛笋、腌菜、腌肉和豆腐等组成,品尝起来风味独特,颇受欢迎。

img1

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菊科蒿属植物,又称作香艾、艾蒿、灸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它在中国文化里占有极高的地位,在《诗经》里出现的频率之高,当属罕见。《国风·召南·采苹》描述了少女采摘蘋草、水藻,祭祀祖先等活动: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周是一个以种植植物起家的农耕民族,其始祖后稷之名源于农耕。召南是周代同姓诸侯召公的封地,以植物祭祀祖先是正常不过的现象。诗中的是什么植物呢?《尔雅·释草》注释: 苹,藾萧也。上古常用苹和萧指代艾草。《大雅·生民》也有艾草作为祭祀专用香料的记载,载谋载惟,取萧祭脂

艾草的影响力逐渐使它在明代取代其他青草,成为寒食青团的原材料。江南吃青团的风俗源于上古的寒食风俗和祭祖风俗。初春时要换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寒食节本在冬至后的105天,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清初汤若望的《时宪历》实行后,清明节与三月三寒食节相近,两者风俗逐渐合一。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无三月三寒食习俗,但江南、福建等部分地区还保留了吃寒食的习俗。

2020年4月24日 11:05
浏览量:0
收藏